产品中心

新闻资讯

叶部病害-玉米褐斑病

地区分布
      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严重且较快的一种玉米新病害。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,温暖潮湿区多发,在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等地危害较重。
发病症状
       发生在玉米叶片、叶鞘及茎秆。茎杆染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。
       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,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。常密集成行,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,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。小块病斑常汇集在一起,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,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。
       发病后期,病斑表皮破裂,叶细胞组织干枯坏死,散出褐色粉末(病原菌的孢子囊),病叶局部散裂,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。

5d4b8e16ab8f3dd43e16792d3017379


发病规律
       土壤中及病残体组织中有褐斑病病原体菌。首先,高感品种连作时,土壤带菌量每年增加5~10倍;其次,用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,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,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。
       玉米5~8片叶期,土壤肥力不够,叶片变黄,出现脱肥现象,会降低抗病力,易感病。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,玉米健壮,叶色深绿,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。
       在7、8月份若温度高、湿度大,阴雨日较多,则发病率高。
       一般在玉米8~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,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。

6fed3914b68b4045943c2f12b25ba86


防治方法
       1、农业措施。
       ①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,并深翻土壤;
       ②施足底肥,适时追肥。一般应在玉米4~5叶期追施尿素(或氮、磷、钾复合肥)10~15公斤/亩,注意氮、磷、钾肥搭配;
       ③选用抗病品种,实行3年以上轮作;
       ④施用酵素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,适时追肥、中耕锄草,促进植株健壮生长,提高抗病力;
       ⑤适当稀植(大穗品种3500株/亩,耐密品种不超过5000株/亩),提高田间通透性。
       2、药剂防治。
       ①提早预防。在玉米4~5片叶期,每亩用25%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%的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,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;
       ②及时防治。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%的粉锈宁(三唑酮)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,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。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叶面肥,如磷酸二氢钾、磷酸二铵水溶液、多元微肥等,结合追施速效肥料,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,且促进玉米健壮,提高玉米抗病能力。部分多雨地区,喷杀菌药剂应2~3次,间隔7天左右,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。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nongkeyu.com/case/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