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
新闻资讯

苗期药害-乙草胺

目前,99%以上的玉米田采用苗前化学除草剂封闭除草。一般用90%乙草胺和莠去津、2.4D丁酯等阔叶除草剂复配使用。乙草胺药害除了造成玉米田缺苗以外,还造成玉米田多发弱苗和三类苗而导致小棒和空杆。
 药害症状
      ①在玉米种子发芽出土前,玉米芽中毒弯曲、严重变形不能出土,造成缺苗;
      ②在玉米出苗时,芽鞘中毒僵硬变成锥形,造成心叶无法正常生长展开。一部分干枯死掉,另一部分直到牙鞘干枯破裂,心叶才扭曲的展开,多数形成弱苗导致小棒或空杆。

e818b3438c1feb653b9930b815386c1


 药害区别
      相类似的2.4D丁酯药害症状出现在玉米五、六片叶以后,玉米苗扭曲畸形,叶缘皱缩、叶片卷缩成筒状,其显着特征是心叶牛尾状,俗称牛尾巴苗。
 药害成因
     1、用药剂量过大
     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,乙草胺剂型是50%乳油,指导用量111—133毫升/亩,后逐渐加大用量达到167毫升/亩。2000年以后,乙草胺剂型逐渐变成了90%乳油,但是大部分农户使用剂量还是和50%乳油一样,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乙草胺的用量。2005年以后,乙草胺用量不断增加到每亩0.6瓶(240—270毫升),最多的是每亩1.3瓶。药害随着剂量增加而愈发严重。
       2、使用技术不当
      (1)兑水量小。播后苗期封闭除草,要求每亩用药兑水量为30—45公斤。当实际用水量与要求相差太大,就不能在地表面形成很好的封闭层,只有在打药后降雨量充足情况下,才有较好的除草效果,所以多数年份受春季降雨影响除草效果不佳。
     (2)打药时期不当。农民在玉米播种后多数等雨打药,导致打药时间偏晚。在玉米种子发芽施根后(俗称楔橛子)打药极易产生药害。因为玉米芽吸收过量的乙草胺药液会中毒致畸,影响出苗。
     (3)不能因地施药。不同地力、不同地块用药量不同。土壤肥沃、地力好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用药量,一般增加的药量在20%左右。对于土壤瘠薄地力较差的地块要适当减少用药量,一般减少20—30%。
     3、打药后的降雨量决定着除草剂效果和药害的轻重。打药后降雨量充足才能保持除草剂封闭层湿润,草芽出土前接触到湿润的封闭层才能吸收到足量的药液中毒死亡。然而,在用药量过大情况下,若降雨量也大,那么药液随水下沉导致玉米芽吸收到过量的除草剂中毒产生药害。

11e105a524c2ddf8087f059e0a5cf44


 防治方法
       ①改变播后等雨打药的错误观念,播后及时打药;
       ②因地确定乙草胺用量,按要求兑水,提高封闭效果;
       ③避免播种时苗埯形成凹陷,导致降雨过大时积水下沉产生药害;
       ④使用机械打药;
      ⑤药害严重地块要及时补种。补种的原则是缺两棵苗补种一穴,缺三棵补两穴。不能补全,以免补种苗被欺形成三类苗。补种的苗要在五、六片叶时追施一次氮肥促长。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nongkeyu.com/case/96.html